國家文藝獎於1977年開始舉辦,今年進入到第十屆,十年來只有49人獲頒殊榮,自第五屆戲劇類得主才出現了布袋戲藝師-小西園許王,第六屆得主是創辦五洲園的黃海岱,今年黃海岱之子,發揚布袋戲成就不下於其父的黃俊雄,亦成為國家文藝獎得主,黃俊雄之子黃強華、黃文擇也是經營霹靂布袋戲的靈魂人物,黃家三代可說是台灣布袋戲發展歷史的代名詞。
黃俊雄獲得國家文藝獎代表的意義,遠大於許王和黃海岱,許王和黃海岱都是屬於傳統布袋戲的藝師,使用的是傳統較小卻更精緻的戲台和戲偶,而黃俊雄卻是使傳統布袋戲加速消失的主要人物,他把戲偶加大,開啟野台金光布袋戲黃金時期,接下來又以雲洲大儒俠史豔文,將布袋戲帶入電視布袋戲時期,並曾締造97%的電視收視率。
獲得國家文藝獎的肯定,代表連評審們也都同意了黃俊雄是台灣布袋戲發展的重要推手,而非終結傳統布袋戲的殺手,藝術的發展原本就應該是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,當我們推崇小西園、亦宛然劇團對保存傳統布袋戲文化所做的努力同時,也應該給予黃俊雄、黃強華、黃文擇這些勇於在戲劇藝術上創新,再創布袋戲新局的人應有的掌聲,期待數年後,包辦霹靂布袋戲所有的角色之台詞發音,有「八音才子」之稱黃文擇,能繼他阿公跟阿爸之後,也有機會拿下國家文藝獎。
歷屆國家文藝獎得獎者網址:
http://www.ncafroc.org.tw/Prize/Index1_Prize.asp?ID=1&NAME=Prize
新聞網址:http://udn.com/NEWS/DOMESTIC/DOM5/3567616.shtml
黃俊雄獲國家文藝獎今返鄉
【聯合報/記者魯永明/斗六報導】 2006.10.21 04:43 am
雲林縣出身的布袋戲大師黃俊雄,繼4年前父親黃海岱之後,今年也獲得行政院文建會頒給偶戲藝術最高桂冠———國家文藝獎,父子先後獲獎,消息傳回地方,鄉親與有榮焉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白棟樑,1997,《平埔族跡:台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史》,晨星出版社。
![平埔族跡 平埔族跡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tatic.flickr.com/114/256206160_d071ee4bf8_o.gif&width=141&height=200)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江武昌,1995,《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》,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。
![史豔文 史豔文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static.flickr.com/120/256199917_b4cdceb6f6_o.jpg&width=150&height=208)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2000年)
參、結語
在吳濁流的小說中,日治時期的台灣人,有被強迫的人格分裂症,對於國家的認同產生了人格分裂。中日戰爭爆發後,日本開始推動所謂的「皇民化運動」,其實就是在避免戰爭時,台灣人民面對同文同種的中國人民時,產生人格分裂,因此,有必要使台灣人完全忠於日本天皇,擁有一致的人格。吳濁流的「亞細亞的孤兒」一書中,對患此人格分裂症的主角胡志明做出了最淒然的描述,台灣人在台灣,被教導要成為一個日本國民,但是卻只能當日本的次等國民,1896年,日本據台的第二年,國會通過第63號法律,民間稱六三法,授予台灣總督最高的行政權利,台灣總督宛如台灣的皇帝,集行政權、司法權、立法權、軍權於一身,「六三法」一直施行到日本結束統治為止,代表台灣人的地位永遠低於日本人,所以用不同的法律來約束。台灣人到了日本,日本人歧視台灣人,同樣是國民,為何會有歧視,在日本的土地上爭取不到地位、待遇的平等。到了中國大陸,想要重回祖國的懷抱,卻發現山河變色,許多地方已經被是日本人所統治,即使走到中國政權統治的地方,卻被認為是漢奸、日本走狗,被特務跟蹤,不被信任。這時候的台灣人,是亞細亞的孤兒,日本人不疼,中國人不愛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2000年)
二、民間發起的啟蒙教育
身為醫生,為台灣文化協會主要領導者之一的蔣渭水,曾對台灣社會開出一份診斷報告書,藥方是:「最大量的教育」,其中包括正規學校教育、補習教育、幼稚園、圖書館、讀報社,可見他認為要改善台灣不良的體質,唯有教育,而且不只是正規教育,社會教育更為重要。當然這也是因為正規學校教育向來是被政府所操控,民間難以介入。由蔣渭水所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,在日治時期,即擔負著民間自發性教育的角色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2000年)
貳、日治時期的社會教育
一、政府推行的愛國教育
日本統治台灣,一開始遭到全台各地的頑強抵抗,這些抵抗多為民間自主之抗日活動,大家「鋤頭併菜刀」,對抗日本的大批正式軍隊,部份台灣人民是不願受日本統治的,但也有歡迎日軍的親日派,由於當時台灣島已無正式政權,原本應該保護人民的「失業」官兵,有的反而變成了強盜,因此也有台灣人民向日本輸誠以換取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。這些民間自主的抗日軍事活動,缺乏整體的動員及訓練,終究被各個擊破。一開始接受台灣的不順利,使日本初期所派的台灣總督都是軍系出身,希望以強力的手腕,迅速馴化台灣人民。日本在台灣所推行的教育政策,處處可見其在意識型態改變上所做的努力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蓬萊仙島貞可愛,祖先基業在,
田園阮開樹阮栽,勞苦代過代。
著理解,著理解,
阮是開拓者,不是憨奴才
台灣全島快自治,
公事阮掌才應該。
蔡培火〈台灣自治歌〉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1999年)
原住民歌謠是原住民生活中極重要的部份,許多學者皆認為無論是平埔族或高山族,都是愛好歌唱的民族,而且是歌唱的能手,這或許能從目前原住民歌手不斷出現得到一些印證。但是目前許多原住民,尤其是平埔族,已喪失原有的語言,但是這些語言卻藉著音樂流傳至今,如平埔族祭典中進行的牽曲,許多唸唱者已經不了解其歌詞內容,但是仍能繼續傳唱至今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1999年)
台灣目前歌謠的現況是百家齊鳴的情形,國語音樂成為主流,流行歌曲的汰換速度極快,原因之一為KTV的流行,KTV也以歌曲更新的速度為訴求來吸引顧客上門,大家上KTV不是為了每次唱千篇一律的老歌,而是練習新歌,如此才能跟的上流行。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本文寫於1999年)
德國作曲家舒曼 (Robert Schumann,1810~1856) 曾說:「去留意一切的民歌吧!那些優美的旋律,能使你了解不同民族的特性。」歌謠,是一個文化的靈魂,台灣兼容並蓄的文化特色,也同樣展現在歌謠之上。歌謠有以下的特色:
morgi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